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
 3773考试网 - 中考网 - 各省中考 - 江苏中考 - 扬州中考 - 正文

扬州小升初及中考有哪些待解的问题

来源:3773中考 2013-5-26 11:04:39

    未来的孩子们能否更轻松?(资料图片)

 

    近年来,随着我市中考“定向指标”政策的不断推进,扬州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了有力推进。“小升初”时选择就近入读公办初中的孩子越来越多。扬州“小升初”以及“中考”,还有哪些待解的问题?

    如何从根本使择校降温?

    把家门口学校办成优质学校

    “义务教育择校比重仍然较大,区划调整后教育管理体制还未理顺,存在资源型不均衡。”今年3月,市政协专题调研组,曾就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”进行了调研,对于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作出这样的判断。

   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调研发现,由于多种原因,义务教育段的择校现象仍相当普遍,个别民办学校招生规模过大,生均教育资源拥挤,而部分公办学校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,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矛盾。

   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,应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就近入学,加强义务教育择校管理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控制力度。建议学习借鉴上海市实施的“新优质学校”建设工程做法,确定“新优质学校”标准,潜心挖掘每所学校内涵发展空间,将市民家门口学校办成“新优质学校”,让市民了解、认可并选择家门口学校,就近入学;同时加强对义务教育择校管理,规范择校收费标准,控制择校名额,公开透明程序,加强有效监督。

    如何解决高中生源不均问题?

    市区高中实行统一管理

    我市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是1983年体制改革后形成的,经过多次区划调整,现行的教育管理格局是,江都区、邗江区、广陵区都管有小学、初中和高中。同时,市教育局在主城区也管有部分初中和高中。

    “这种管理体制,已经不能适应大市区教育发展的需要。”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认为,由于生源区相互交织,不可避免造成生源不均的矛盾,同时,高中资源均衡配置难度增大。“一方面,现有优质高中资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区,东部和农村优质资源少,布局不尽合理;另一方面,现有高中资源总量过多,在生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,高中资源供给过剩的问题会更突出。”

    记者了解到,每年招生时期,我市各初中、高中之间,为了生源的问题,产生的矛盾不少。

    “江都区撤市建区后,江都中学、大桥中学、丁沟中学等一批江都优质高中都对市区的孩子具有吸引力,这暂时还看不出来,以后怎么办?需要尽快思考以及给出方案。”业内分析。

    “生源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,有了好生源,教师教学起来心情舒畅,升学率比较好,才能良性循环。”市人大代表、市民盟秘书长王旭分析。

    对于管理机制问题,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,我市应及早谋划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方案,明确市、区两级政府的领导责任。

    2012年,省政府《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》中提出,“到2015年,形成省辖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由省辖市统一举办管理、义务教育学校由区统一举办管理的格局。”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我市及早谋划和明确扬州的具体实施方法,制定过渡方案,特别是在江都建区后城区布局再次调整的背景下。

    同时,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,要理顺市、区两级政府的教育责任。建立区域内教育均衡由区级政府负责、市区教育均衡由市政府负责的责任机制,加大市政府对各区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,推动市区公共教育服务的整体性均衡。

    “如今公办学校都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改革,扬州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机会实际上已经有了。”王旭认为。

    中考有无取消可能?

    无需折腾,推进定向指标即可

    除了我市教育管理体制,中考本身还有变革的可能吗?

    业内分析,从我市近年中考政策可以看出,我市中考制度已经日趋稳定。定向指标生政策的不断推进,让公众对公办初中学校的信心更足。

    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对我市稳定中考政策的做法表示高度赞同。他介绍,云南省从2010年起,取消了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,改由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,择优录取高中新生。然而结果并不如人所愿,中考改革需要谨慎小心。

    “中考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是无法取消的。因为取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,其一,高中实行义务教育;其二,高中教育资源必须均衡,同时优质资源充足。目前这两种前提都不存在,考试仍是最适宜的一种方式。”

    具体到云南的“取消中考”,不过是变为“学业水平考试+综合素质评价”的新中考。本质上还是按学科成绩高低进行高中学校录取,简单地说,就是将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起来,排序录取。这和集中中考的唯一区别,是将集中变为分散,学生的考试压力并未减轻,甚至有可能加重。

    “中考事关千家万户,需要有扬州这样不折腾的态度。”熊丙奇说。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